我国拥有丰富的风光新能源资源,经过长期攻关和不懈积累,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竞争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承德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聚集效应、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精准的招商策略,在储能设备制造和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风塔高耸、桨叶旋转,一望无垠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草原,白色风车静静矗立、缓缓转动,给自然淳朴、野趣天成的旅游胜地增添了生机与灵动。
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的围场坝上地区,海拔在750米至2067米之间,受来自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控制和影响,这里多寒潮大风,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围场全年平均风速为9.96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间5475小时,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场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御道口牧场、御道口镇等地风能优势最为明显,风电年实际发电2200至3000小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靠大风,去年上网电量95亿千瓦时,年产值47.2亿元乐于体育官网入口app,,纳税3.97亿元,这是污染近乎为零的清洁能源。
随风而动,向风而行。自2000年在围场红松洼风力发电场树立起第一台测风塔,承德风电产业发展大幕拉开。如今,“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白毛风”,早已变成百姓口中常念叨的“最喜狂吹昼夜风,飞轮频转电尤丰。能为圆梦添光热,越是繁忙心越红”。
我市风能、太阳能尤为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全市新能源电力并网装机已达1459万千瓦,并以每年新增2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速度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丰富的资源禀赋,深挖可再生能源这块聚宝盆,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方式,打造国家级储能产业基地,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省发改委印发的《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对承德储能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承德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重点区域储能示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重点建设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乐于体育官网入口app,,探索氢储能及发电综合应用示范,发挥长时间储能优势,支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储能设备制造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承德已经初步形成了储能设备制造产业的聚集效应。依托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公司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研发平台和液流电池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加快了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承德万利通公司与清华大学国家“863”计划钒电池项目组共同开发的全钒液流电池获得了国家30余项专利,攻克了全钒液流电池溶液、电极电堆、质子交换膜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化学储能提供了安全发展的技术路线。
我市在招商过程中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在政府的推动下,多家储能设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承德。其中入选省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系统的就有40个项目,从投资方来看,有6家央企,6家国企,23家民企。其中风光储一体化项目28个,总投资286亿元;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10个,总投资43亿元;共享储能电站2个,总投资44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储能系统的集成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聚集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储能设备制造企业落户承德,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我市找准改革着力点,把所有涉企和民生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各地政务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推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有效破解了“多头跑”“来回跑”难题,全力打造“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另一方面,聚焦企业关切,不断提升要素支撑水平,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我市建立了完善的项目服务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把企业的关切当成“心头大事”,千方百计为各类经营主体排忧解难。我市选派政府服务代表入驻企业精准帮扶,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我市已向4082家企业派驻政府服务代表1956名,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运营中的各种问题,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我市采取了精准的招商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储能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以新型储能设备制造为主攻方向。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储能设备制造企业成功落户承德,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承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机会。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市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注重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的方法论构建,通过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理念,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磁悬浮储能飞轮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测试项目的成功引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确保了项目的快速推进和顺利投产。该项目实现了一年内签约开工投产试运行的“加速度”,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储能设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能源增“绿”助山城经济添“新”——我市构筑新能源储能产业特色发展微观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APP,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APP,
Copyright © 2002-2024 leyucom乐鱼官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津ICP备2021000677号